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因为恶心。不是电影本身的画面恶心,而是一想到那里面的女人们那种心态,忍不住就会恶心。恶心之后,是悲凉。
也许女人是怕老的,男人也是不喜欢女人老去或者面对老女人的。可是青春短暂,于是,女人排着队在男人的眼皮底下变老,男人的眼光永远盯住下一个“顶”上来的年轻女人。老了的女人们该怎么办呢?———这是《饺子》给出的一个看起来在男人和女人命中注定的逻辑,有了这个逻辑,电影才好在自己的特定结构中解答问题。
李太也面临同样的问题。身为富商的妻子,她无可奈何地人到中年,丈夫的眼光扫过她、扫到大门口、扫到大街上、扫到一个个年轻女子的身上,唯独忽略了她的存在。她不甘心呢,不甘心就这么被岁月淘汰,更不甘心的是,接下来万一丈夫把逢场做的这个戏变成假戏真做的那个戏,就不仅是被打入冷宫,更有可能被扫地出门。为了留住丈夫的心或者一丝丝关注和不舍,她走进了媚姨半遮半掩的那扇门。
第一次吃媚姨给她的饺子,她忍不住狂吐不已。也是有父母之心的人,纵然有天大的理由,也不至于能够气定神闲地吃人。媚姨包饺子的样子很风骚、很娴熟、很无动于衷,60多岁的人,保持着青春女子的皮肤、身段、欲望和激情。这还不是活招牌吗?吃掉一碗婴胎饺子算什么啊?吃饱了,不是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恢复青春?男人不就是爱女人的青春年少吗?有了这个,就能把丈夫的心拉回来,牢牢拴在身上。于是她咬咬牙,默默地吃完了,一路感受着自身的血渐渐沸腾了,眼神渐渐灵活婉转了,再然后,对她心如止水的丈夫好似也“惊喜”地回心转意……挺好的,青春就是一碗饺子,有的是钱,买来吃下去,返老还童,万事如意。
据说战场上的人们不能开杀戒,一旦开了杀戒,有些人会变得嗜血。人的欲望大概也是如此的。一条蛇成长得太快,免不了有一天梦见自己能够吞下大象。李太从媚姨那里知道,五个月的婴胎是做饺子的“极品”,只是价格昂贵,可遇而不可求。当一碗饺子把诱惑提高到顶点,女人的欲望变得张牙舞爪起来。
媚姨的饺子真是“好东西”,她让李太拿着大把的钱来抓住青春的尾巴,也让这一切成为徒劳———李太的丈夫从妻子那里无意中得知了饺子的秘密,竟然也按图索骥地找到了媚姨———他们吃着饺子成了一对疯狂的情人。
“分段”看电影到这个段落,我找来了李碧华的原作小说《月媚阁的饺子》。
这是“李碧华式”的故事,有因果、有报应、有冤孽、有绝望、有沉沦。人性的深处究竟有多少丑陋和残忍、凶狠和自私?她和她的电影都不回答。她只是慢悠悠地把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故事一路说下去,好像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子,轻轻地、一条条地把人的血管剖开,一边这样做一边讲解着:“你看,你的血,就是这样地在身体里面流着,有时候,还会是黑色的、黏稠的,让你看不见自己的倒影……你看……”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其实也就是媚姨一边唱着“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一边包饺子的招式。
[责任编辑:aymssl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