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1904.8.22-1997.2.19)
他以掌权者中罕见的质朴与低调个性,以破除个人崇拜、推动思想解放的不懈努力,以“白猫
黑猫”、“摸石头过河”的朴素言辞,引领中国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依然清晰地记得旧历丁丑年初春那一场提早的雪花飞舞。长城内外、大
江上下,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下雪。雪花落在邓家老院子的每一块瓦砾上,落在广安码头的每一方
水面上,它轻轻地飘落,向西,落在巴黎戈德鲁瓦街,落在莫斯科的郊外,落在广西那坚硬的花岗岩上
,落在大别山的每一寸泥土里,落在江西的田间小道,再往北,落在肃穆的紫禁城城头,落在沉默的天
安门广场,落进2月19日的早晨,落进寂静的三○一医院,共和国第二代领袖邓小平睡眼迷蒙,望着窗
外的雪花,白色的、轻舞飞扬的蝴蝶,从布满皱纹的天空滑下,迎着初升的太阳飘落。
听到雪花微微地穿越祖国的山河,他仿佛看到雪花正穿过历史的尘埃,这已经是他给这片土地
的最后一次问候了。2月19日晚上9时08分,老人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他的离世祥和而宁静,他的人生则沉浮跌宕、波澜壮阔。他的前半生宛若一只贯穿革命史的架
子鼓,和他的同志们用狂风暴雨式的革命掀翻了旧世界;而他的后半生则犹如一把开启改革史的大提琴
,在他第三次复出握住共和国方向盘后,他给这个国家指出的新方向是:改革开放。
伴随着他的离去,苍黄反复的革命哲学随着政治挂帅的运动时代渐行渐远,合作共赢的市场法
则伴着经济领军的财富时代悄然而至。中国正式告别一言九鼎的伟人政治,迈向利益博弈的常人时代。
这个时代,老人的背影走入历史的记忆,青年的高蹈失于聪慧的乖巧;这个时代,人们以调侃
来应付仪式,用抱负来替代信仰;这个时代,人们把神话装进文字,将思想裱在墙上;人们步履匆匆,
紧贴生活;辗转反侧,追逐财富。
朝着老人们所理解的幸福国度,朝着青年们所理解的自由曙光,时代在一点点迈进。仿佛一切
都在远去,一切都在接近,又仿佛一切都还没有来临。
领袖去魅:从万岁到您好
1997年2月24日清晨,披着黑纱的面包车驶出医院,缓缓西行。三○一医院到八宝山两公里路旁
挤满了百姓,这个场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76年毛泽东去世时的情景:神州遍布哭得红肿的眼睛,人们
不仅为领袖的离去悲痛欲绝,也恐惧着中国的命运不知向何处去。
不过这一次没有人把1997年和1976年混为一谈,没有恐惧,没有震动,也没有想入非非,只有
默默地送别。
北京的大学生打出了“再道一声小平您好”的横幅,让人一下想起13年前,1984年国庆阅兵仪
式上,游行队伍中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这一幕曾无数次被解读为时代的标签。与此相对应的
是,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万岁”的口号响彻云霄,而到了上世纪最后一年的国庆盛典时,44
万平方米的广场上没有口号,和平鸽腾飞的声响和孩子们的欢呼声将14万游行队伍引入高潮。
在更迭与变换中,作为政治符号的领袖正在逐渐消褪神秘气氛和神圣色彩。而这,正是邓小平
所期望并身体力行的。
1989年11月9日早晨,华北平原的空气寒冷而潮湿。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王瑞林赶到邓家四合
院,向邓小平汇报正在召开的中央全会终于表决通过了邓小平退休的决定。据邓小平的女儿毛毛回忆,
邓小平得知“事情可以完成了”十分高兴,那天中午的饭桌上全家人轻松地聊着“退休”的话题。
当天下午4时,邓小平驱车赶往人民大会堂大厅,最后一次庄严地走过中纪委委员行列、中顾委
委员行列、全体中央委员行列,几句简短的致谢后,邓小平离开了会堂。3年后的10月19日,在他的直
接关注下,中顾委——此前它是党的权力机构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被撤销。
邓小平开创的这一先例被他的继承者们所延续,2004年9月1日,江泽民请求辞去中共中央军事
委员会主席职务,辞职信开头段落与15年前邓小平辞去同一职务时的信件开篇一字不差。邓小平离去的
背影宣告了领导干部终身制的终结,也宣告了一种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的文化观念——最高领袖天然具
有终身履职权——的终结。
事实上,早在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详细阐述了党和国家领导
制度的弊端及改革任务。在更早那个阴云密布的造神年代,邓小平深切地感受并在后来一再强调:“一
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是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邓选》第三卷)。那时,邓小
平被押送到赣北一个小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在那里,邓小平用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脚板,在乡土中国
踩出了一条“小平小道”。也正是在这条小道上,他以最贴近泥土的沉思,最终用农夫易懂的语言消解
了一个民族对神的呼告,用吃饭哲学把握住了时代精神。
英雄消隐平民登场
葬礼刚刚结束不久,哀悼的钟声还在空气中残留着余音,而人们已经开始正常工作、学习、恋
爱、泡吧……经济也没有像有些人所预料的那样起伏,下跌的股市在第二天就回涨了上来,随后半年沪
市指数还创下1550点新高,他们的生活一如既往。
在邓小平之前,具有强烈魅力的政治英雄主宰着中国的命运,叱咤舞台的是金戈铁马的元帅、
纵横捭阖的外交家,和倾倒万民的领袖。而邓小平,则以掌权者中罕见的质朴与低调个性,以破除个人
崇拜、推动思想解放的不懈努力,以“白猫黑猫”“摸石头过河”的朴素言辞,引领中国步入了一个全
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英雄退位,平民登场。超凡魅力型领袖让位于务实开明的技术官员,意识形态的高歌
消解为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的冲动。在这个时代,唱主角的是年广九、刘永好、柳传志、丁磊、陈天桥
这样的创富者;是郎平、聂卫平、姚明、刘翔这样的冠军;是李谷一、邓丽君、王菲、赵本山、李宇春
这样的偶像。
21世纪的新青年没有几个完整地记得上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30年代的“红小鬼”、40年
代的“八路军”、50年代的“建设者”、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下乡知青”。新人类中的绝
大多数已经没有时间也没有习惯沉迷在回忆里,他们要赚钱、要感觉、要刺激……爷爷心里装着的是毛
泽东,爸爸心里装着爷爷,而年轻人心里只有新世纪,也更愿意以他们自己认可的方式来打理自己的生
活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社会的多元化与娱乐化更趋活跃。就在一年前,《超级女声》以前所未有的娱乐风暴席卷中国
,15万人参赛,至少54万人参与票决,两亿多人收看,关于风暴的文字占据了几乎所有报纸的重要版面
。就在几天前,曾经八次将邓小平请上封面的美国《时代》,在最新一期的封面上打了一个大大的
“YOU”——不管现实是否真的已经回归到了民众的脚下,驾驭并塑造了新的数字化空间的互联网民,
确实已经在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了。
破除姓“资”姓“社”迷雾
12年一个轮回——这是在1991年2月15日,署名“皇甫平”、发表在《解放日报》头版评论的开
篇之语。15年也是一个轮回,2006年2月,“皇甫平”在《财经》杂志上再度发表《改革不可动摇》文
章,不过这一次,他对改革的呼声“意外”遭遇了普通网民的反弹。在新浪所作的调查中,95%以上的
是反对意见。
15年前,否定改革的思潮弥漫全国。邓小平深感忧虑。像往常一样,这年冬天他到上海过年。
其间,署名“皇甫平”鼓动改革的四篇文章传遍了全国。按照主要撰稿者周瑞金后来的解释:“皇”,
与他的家乡闽南话“奉”字谐音,“甫”取辅佐之意,那意思就是“奉人民之命,辅佐邓小平”。
“皇甫平”的系列评论吹响了第二次改革高潮的号角,一年后,时年88岁高龄的邓小平轻车简
从南巡,在距离紫禁城千里之外的深圳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香港《大公报
》文章称:“邓小平鼓励大胆改革,称谁不改革谁下台”。
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一再强调不争论,“不争论,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
也干不成。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农村改革是如此,城市改革也应如此。”
南巡讲话推动了全党,1992年6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并随后在中共十四大上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经济体制。邓小平的“不争论”
,破除了姓“资”姓“社”的迷雾,从此,“改革”的合法性得以充分树立,成为无可置疑的时代最强
音。
第三次改革争论
表面的争论暂时得到消弭,但潜流依然在暗地涌动。从1995年国企改革开始,改革逐步涉入深
水区。下岗情况加剧,腐败暴露愈烈。1996年,煤炭,冶金,石油等昔日赢利大户统统出现大幅亏损,
34000家国有企业的净销售利润率下降了55%,每卖一元钱的商品,纯赚的利润不到一分。深沪股市大跌
,股民们当场撕烂报纸痛骂“猪市”。而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的利润却始终在顽强地增长,四通集团次
年的销售额将近66亿元,恒安国际等私营企业在香港成功上市。
1997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厉有为,在中央党校一次研讨会上以《关于所有制若干问题的思
考》为题写了一份学习体会,直陈所有制模式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随后引发一场大争论,人称“厉有为
风波”。
这场风波中所集中讨论的所有制问题在同年的中共十五大上取得了突破,国家传统的公有制理
论得到修正,“混合所有制”登台。
那一天开始,一股发展“非公经济”的浪潮涌起,“藏富于民”成了大势所趋。在珠江边的小
镇虎门,大大小小的服装厂已经铺满了这块昔日焚烟之地;在浙江腹地的小城义乌,拔地而起的小商品
市场每天迎接来自世界数十个国家的商人。
在五年后的十六大上,体制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私营企业主——以前他们被称为资产阶级和小
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阶层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队伍。其后,“资本家”入党的话
题也被激起。来自新社会阶层的政治诉求,通过正式沟通而非“运动”或“斗争”的方式在执政党中、
同时也在全社会广为讨论。
在传统的公有制体系内部,分化也在逐步产生。电信、能源、电力等垄断行业的大型国企开始
形成自己的利益诉求。不同利益群体和既得利益者都在试图吸收更多的资本、权力和其他的社会资源,
利益诉求与资本、权力甚至与知识联姻空前繁荣,社会财富以惊人的速度在各种利益集团手中聚集;而
另一方面则是数以千万计的工人下岗,数千万农村家庭挣扎在贫瘠的土地上……
大批的弱势群体既无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渠道,也无非制度化争取利益的方式,面对这庞大的一
群人,不争论已成为不可能。
2004年8月,教授郎咸平炮轰民营企业家顾雏军,引发国企改革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争论。争论迅
速升级,互联网的言论平台吸引了更多专业人士和草根阶层关注并参与,议题也迅速扩展到医疗、住房
、教育等诸领域。学者言论中流露的改革忧虑,网民宣泄中充盈的对改革的失望与期盼,都交织在那一
片虚拟空间中。
在相当多的普通百姓心中,改革就意味着下岗,意味着利益集团对国家财产的瓜分,就意味着
生活成本增加和生活负担加重,诚如社会学者孙立平所言,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激起无数百姓热忱与企
盼的改革话语已经在相当一部分民众心中失去正当性,百姓与日俱增的不公平感正在逐步瓦解改革的正
面形象,改革共识趋近破裂。媒体也在随后惊呼:改革进入利益博弈时代,急切需要重建改革共识。
郎顾之争发端一年后,2005年8月,北大教授巩献田将一封质疑物权法草案违宪的公开信发到了
互联网上,同时送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随后,物权法宣布暂缓出台。此后,围绕物权法的争论一直此
起彼伏,2006年2月25日,《草案》起草者江平、杨立新等人召集50多位法学学者集中批驳巩献田公开
信,网上网下双方论战程度之激烈为近年所少有。
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这些论战不断弥漫和扩散,参战者们的角度、立场、占据的高度都各不相同、纵横交错。不过
和以往两次争论不同的是,这些争论不再是简单的改革与保守之争,利益分配严重失衡已经是争论各方
基本的共识,就解决社会公平的方式上,分歧主要在于:要扭转市场化改革还是要进一步配套、完善、
深化改革。
周瑞金一直觉得网上很多情绪化的网民误解了他,“文中真正想表达的意图反而被部分遮蔽了
”。
在周看来,解决改革新涌现的深层矛盾的关键在于,“2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比较多地在技术
层面上效仿了现代市场经济的形式,而较少吸取市场经济制度的本质内容。特别是要素市场改革的滞后
,不仅涉及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还涉及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改革问题……从
职能上说,政府应当从市场中的利益主体变成公共服务的主体,把公共资源、公共品公平公正公开地向
公众服务分配,致力于创造一个有利于各市场主体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
周瑞金在2006年7月12日的《羊城晚报》上刊发《越南改革值得关注》一文,列举了越共政改出
实招的五处地方:“一是强化中央委员会对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的监督;二是越共在中央全会上实
行质询制度,并向全国百姓进行现场直播;三是提前公布党代会政治报告草案,广泛吸收党内外智慧;
四是实行中央委员和重要领导职务(包括党的总书记)的差额选举和信息公开化;五是越南国会规定专职
的代表比例大幅提高到25%,避免兼职代表过多‘既踢球、又吹哨’的弊端。”
事实上,在1986年9月13日,82岁高龄的邓小平在听取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汇报时就谈道:“不搞
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难于贯彻。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邓选》第三卷),而在
那十天前,他会见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时也谈到党政分开问题要提上议事日程。他一再指出:“
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不过他同时也表达了审慎的态度:国
家这么大,情况太复杂。
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事情,还在一次次检验着邓小平当年的智慧和眼光,而我们的记忆却无
需检验。我们依然记得:
在十年前一个风清之夜,那个常常静静地看孙子打扑克、喜欢揣着地图散步的离休老人悄然离
去;他的骨灰化归大海,他的灵魂洒落人间。
他没能踏上港澳的土地,他没有选择留在世人瞻仰的广场,但是,他所留下的遗产,直到很多
年后,还将会被我们享用并且咀嚼。
□南方都市报记者 陈亮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这一年人物
王小波
4月11日,作家王小波逝世。可爱的王二在4月11日凌晨放下了笔,门下走狗(王小波的书迷自称
)们群情哀痛,悼念活动多不胜数。45岁,本应是他的黄金时代,但以王二文理皆通的高智商,也料不
到他去后还能享受如此荣光,如果他能够看到《王小波门下走狗大联盟》一书出版,就该明白他的文字
曾是多少人的精神家园。
柯受良
6月1日,被誉为亚洲第一飞人的柯受良成功飞越黄河壶口瀑布。通过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
日本富士电视台的直播,全球数亿观众和现场5万多观众目睹了这前无古人的精彩一跃。成功飞黄后,
44岁的小黑当场含泪宣布从此告别特技生涯。
牟其中
曾经的风云人物、被称为大陆首富的牟其中随着一本《大陆首骗牟其中》的畅销书再次成为关
注焦点。6月,牟其中欲赴美开拓“国际市场”,在首都机场,他的护照被扣。随后,有关部门开始对
南德公司展开调查。牟其中和南德公司似乎就此走上了下坡路。由几名南德“叛将”撰写的《大陆首骗
牟其中》书中,曾以几百个车皮积压轻工业产品换回4架图-154的牟其中被描述为一个“空手套白狼”
的高手,套走国家大量贷款。
陈希同
8月29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作出决定,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被开除党籍。反腐败斗争
继续深入,各地一批贪官落入法网。
白宝山
9月,“1997年中国刑侦第一大案”案犯白宝山在北京家中落网。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刚因
盗窃、抢劫罪出狱后不久的白宝山在北京、河北、新疆等地多次作案,袭军袭警,先后杀害军人、警察
和无辜群众15人,击伤15人,抢劫人民币140多万元。此案被公安部列为1997年中国刑侦一号案,同时
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年世界第三要案。1998年“五一”前夕,白宝山在新疆被执行枪决。
老榕
10月31日,中国男足以2:3不敌卡塔尔,丧失了世界杯出线资格。带着儿子从福州飞赴大连的
老榕写下了激情的文字。11月2日,一则署名老榕题为《10·31: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的帖子上了网
,不到48小时,被阅读2万多次,并让很多人热泪盈眶。该帖被人们执著地认为是中国第一篇被平媒广
泛转载的网文。老榕因此成为里程碑式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