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严格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不超越各学科课程标准,不超越考试大纲。力求符合中学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既有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又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全文]
依据考生“3+小综合”考试成绩、结合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综合考核,择优录取。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包括7个书面考试科目和4科实践操作考试。[全文]
高考试题将以往所有题目为必答题的形式进行了改革,“3+小综合”试卷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全部为必做题;第二部为非选择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详细]
新高考录取电子档案中,将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包括7个书面考试科目和4科实践操作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6个方面。 [详细]
非普通高中毕业生和2010年之前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对其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不作要求,这些考生可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学业水平考试。 [详细]
考试科目设置为:“3+小综合”:“3”指语数外,“小综合”指文理综合。 [详细]
语文分值150分;数学、外语总分各为150分;文综/理综总分为300分。总分值为750分。 [详细]
试题设计将力求突出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难度、区分度力求均衡。力求题型结构、内容比例、知识覆盖面构成科学、合理,试题有适当难度、区分度。 [详细]
西安市43中的几位高考生表示,高考没有出台方案,在此之前复习时始终没有谱,毕竟是课改之后第一次高考,存在的变数很多。[全文]
无论怎样的加工,这座“独木桥”可以变成“独铁桥”、“独钢桥”、“独银桥”、“独金桥”,但就是变不成第二座桥,更变不成“立交桥”。[全文]
近日,国内的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份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其改革的基本思路被概括为“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这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中国高考历来万众瞩目,尤其从2000年实行分省自主命题起,全国各省市区的改革和尝试从未间断。同为高考,不同省份方式不同———考试科目不同,有的三科,有的五科,有的六科;统分方式不同,有标准分,有原始分;志愿填报时间不同,有考前填,有考后估分填,有知分填;志愿填报方式不同,有的是平行志愿,有的是阶梯志愿。
高考为何弄得如此五花八门?各地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方向在哪里?效果又如何评价?[详细] [我来说说]